端午節的小故事大啟發

端午節的小故事大啟發


端午節到了,今天來講講端午節習俗的故事。

 

首先是端午這個名稱的意義,端就是開端的意思,而午就是夏天最熱時期的意思,以一天來講,午時就是就是一天最熱的時間,而端午的意思就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間由現在開始。所以古人從端午開始就會把棉被或是長袖的衣服收起來,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現在全球暖化,早在端午以前就什麼都收起來了,可見現在氣候變化之嚴峻。

 

我們知道端午節有些習俗,例如吃粽子、家家戶戶門前都會綁一串艾草、喝雄黃戴香包等等。今天就來分享這些好習俗的由來。

 

<艾草>

艾草有個別稱又叫走黃巢,在唐朝末期的時候發生了黃巢之亂,據說那時候黃巢從山東打到江西、福建一帶,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就只好離家逃竄。一日黃巢出外巡視碰見一個婦人,見那個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而手上牽著的孩子卻比較小,好奇之下便詢問這位婦人緣由,這位婦人說道,背上的孩子是其大伯託付給她的,而手上牽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若不幸身死,則還可以再生,大伯將唯一的孩子託付給她,所謂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她一定盡全力要保住大伯的孩子。

 

黃巢一聽,大為感動,區區一個婦人卻有如此忠義之心。於是表明身分,並拔了身旁的一串艾草給婦人,請婦人將艾草插在門前,他會告訴部隊,絕不會打擾或傷害門前有插艾草的人家。這婦人回到村莊之後,馬上請全部的村民都要插上艾草。果不其然,黃巢軍隊破城之後,看到村莊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草,這黃巢一看更是心生佩服,這一名婦人卻有著一副忠肝義膽,沒有自己偷偷插著艾草,反而告訴全村庄的人,希望大家都可以得救,於是黃巢的軍隊對於村庄的人都秋毫無犯。

 

插艾草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這個婦人的忠肝義膽而來,也因有此緣由而有走黃巢之別稱。另外打個小插,有人問怎麼養肝?忠肝義膽這四個字不就透露著機緣了嗎?有個一顆忠義之心,那肝膽就會好了!肝屬木,屬春,春之氣乃生生不息之氣,有一顆為人的忠義之心,體內即有生生不息之氣。黃帝內經有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這將軍二字不就透露著機密了嗎?古時將軍沒有不忠不義的。現代人肝不好...那真是要講,就是斤斤計較,小人之心太多,這一計較,你叫木怎麼生發呢?

 

<粽子>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是因為屈原的關係,不過因為近廟欺神的關係,大家似乎對於自己文化上的偉人卻知之甚少。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連外國人都知道紀念屈原。

 

屈原是能力非常傑出的人才,洞悉各國形勢和治世之道,司馬遷《史記》說他是「博聞強志」,「嫻於辭令」。早年受到楚懷王的信任以及重用,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國的宰相:令尹,只低一級。他對內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發布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付諸侯。楚王很信任他,還讓他草擬法令,又讓他出使齊國,聯齊抗秦。但有能力的人就容易受到小人的排擠以及忌妒,代表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這批人只想維護自己的貴族特權,而忽略了國家的長遠利益。這批人整天圍在楚懷王身邊,左右懷王的言行。楚懷王,聽信了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

 

屈原一心為國,主張連齊抗秦。不過當時秦國宰相張儀的連橫策略於楚國進行,離間楚國與齊國的關係,屈原雖大力諫言,無奈不敵朝堂上小人之眾,還遭到兩次的流放。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下了楚國首都郢都,屈原見國破家亡,自己雖有一身之才,卻無法無法阻止國家的滅亡,於是有與國共存亡之心,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屈原為什麼自盡,不是因為自己被流放而有什麼委屈,也不是因為自己的諫言不被採用而苦悶,乃是因己雖有位有才,卻無法阻止國家走向滅亡,國既滅,曾身為大臣的自己應該要與國共存亡,懷著這樣忠義之心而自盡的。

 

而汨羅江邊的百姓,看到如此忠義的屈原投江自盡,希望能將他的屍首完整打撈起來,令其入土為安。於是就投下家裡的食物,有些人會把飯捏成一團一團丟下江中,希望江中之魚不要啃食屈原屍首,這就是粽子的由來。而居民會乘舟在江上想要趕緊發現屈原的屍首,將其打撈上岸,這也就是划龍舟的由來。為什麼龍舟要划得快呀?表示當時百姓心急想要趕緊將屈原的屍首打撈上來的意思。

 

古人治世都會將這些忠義的故事流傳下來,有些放於習俗,有些作成歌謠,有些寫成詩詞,有些寫成傳記。就是希望後代子孫可以學習古聖賢那顆忠義的心。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吃粽子的時候就想想屈原如何為國為民,插艾草的時候就想到那位婦人的忠肝義膽。問怎麼養肝?最好的辦法分享給大家囉~~~

超越現代的功法

返古法動煉功:https://lihi1.cc/j04pW